2023-02-20 07:51:49 来源:四川日报
现场大变化
广袤的农田中空无一人,只有几台农机在运转;农机操作手刘周打开手机登录系统,轻轻点击几下,停放在路边的旋耕机便按照预设路线行驶至农田中,开始进行无人化作业……
【资料图】
效率大变化
以植保无人机为例,同等面积下,无人机巡田效率约为人工巡田的10倍,无人机撒肥约为人工撒肥效率的10—15倍。在农田施药方面,植保无人机不仅效果好效率高,还省水省药。无人驾驶插秧机一天至少可以完成60亩稻田的插秧作业,比传统作业效率提升30倍,作业的覆盖率可达95%
工作大变化
“哪还用自己下田种地哦,我现在的主要工作就是‘管地’,通过土地情况和耕种需求,远程指挥农机进行无人化作业。”周述礼笑着说,“可能晚上睡觉的时候,农机就翻完地、播了种,大大提高了耕种效率,这样的智慧农业咋个不让人高兴嘛!”
眼下,全省各地大部分田间地头都呈现出一片忙碌的春耕春管景象。然而,在德阳市旌阳区新中镇桂花村旌秀桂花智慧农业产业园里,广袤的农田中却空无一人,只有几台农机在运转。
为何这里的春耕“静悄悄”?2月17日下午,记者走进该园区的5G无人农场,探寻“静悄悄”的春耕背后的密码。
机器“取代”人 “耕种管收”全程智慧化管理
走进旌秀桂花智慧农业产业园的5G无人农场,只见农机操作手刘周打开手机登录系统,轻轻点击几下,停放在路边的旋耕机便按照预设路线行驶至农田中,开始进行无人化作业……
“完全不需要人工下地劳作,所有工作都实现了机器替代,更重要的是,在5G网络覆盖下,机器的运行只需在手机上轻轻一点,就能远程操作完成。目前,我们这里已经实现‘耕种管收’农业全程智慧化管理。”刘周说。
2021年,原本在广州从事建筑业工作的刘周回到德阳。看到家乡现代化农业快速发展,他萌生了投身智慧农业的想法,“觉得很有前景,跟传统印象中的农业耕作完全不一样,也想为家乡做点贡献。”
刘周告诉记者,虽然自己在产业园工作才一年,但是已经可以熟练操作多种无人设备了。“除了刚才在田间运行的旋耕机外,我们还有植保无人机、无人插秧机、无人收割机等8台农机,我现在可以操作其中的3台,接下来还要学习操作其他的机器。”刘周说。
田间“无声”带来了效率的“提升”。德阳左岸芯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黄其伦介绍,以植保无人机为例,同等面积下,无人机巡田效率约为人工巡田的10倍,无人机撒肥约为人工撒肥效率的10—15倍。在农田施药方面,植保无人机不仅效果好效率高,还省水省药。无人驾驶插秧机一天至少可以完成60亩稻田的插秧作业,比传统作业效率提升30倍,作业的覆盖率可达95%。
“种地”变“管地” 全过程物联网服务保障农产品品质
“我们在土壤内不同层都安装了不同种类的数据传感器,实时监测园区各地块土壤墒情、苗情、虫情、灾情。”刘周举例说,土壤墒情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农田的温度和湿度等,当湿度下降到设定的正常标准以下时,调度系统就会根据传感器传回的数据发出指令,远程控制水泵进行补水灌溉。
智能化的应用不止于此。记者注意到,园区的蔬菜基地旁立着一块电子显示屏,实时滚动显示风速、温度、光照、降雨量等数据。
“这些数据可以同步传输到园区打造的数字农业物联网平台,工作人员可根据数字农业‘全区域资源管理图’内的地块数字编码,远程进行田间管理,有效提升耕地精准管理水平和农产品品质。”黄其伦说。
借助信息技术将数字底座、管理系统和数字化传感设备有效串联,形成“全过程物联网服务”,这种更智能的耕种模式也为村民工作带来了变化。
桂花村4组组长周述礼是个地地道道的庄稼汉,过了几十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,没想到从去年开始“闲”了下来。
“哪还用自己下田种地哦,我现在的主要工作就是‘管地’,通过土地情况和耕种需求,远程指挥农机进行无人化作业。”周述礼笑着说,“可能晚上睡觉的时候,农机就翻完地、播了种,大大提高了耕种效率,这样的智慧农业咋个不让人高兴嘛!”
未来打算
德阳市旌阳区农业农村局三农信息平台建设站负责人李清宁说,接下来计划赋予全区70.76万亩农用地每个地块唯一“身份证”,结合农业物联网设施设备自动采集、卫星遥感影像测绘等手段,不断充实完善旌阳区“三农”数字底座。同时,按照小春、大春两个时段,通过卫星遥感、监控感应等信息手段实时采集耕地等农业资源利用数据,及时掌握全区粮食播面及生长状况,制止耕地“非农化”、防止耕地“非粮化”。此外,还将推动数字农业向数字乡村拓展,建立完善以农业产业、乡村治理、乡村服务为主要内容的“1+3+N”旌阳数字乡村管理平台,打造数字乡村建设示范点,拓宽云朵课堂、在线医疗、智慧水利、数字农场等10个数字应用场景,实现农业农村数据“全面共享、互联互通”,业务应用“横向协同、纵向贯通”,为农服务“上下联动、实时高效”。(王攀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曹凘源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