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-08-15 12:51:00 来源:凯迪网
深圳鸟类种类丰富,每年约有10万只候鸟在此越冬。宋学德 摄影
鸟类是人类的朋友,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衡量生态环境的重要指示物种。
今天是首个全国生态日,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,地处东半球候鸟迁徙大通道的深圳,自然资源多样,鸟类种类丰富,每年约有10万只候鸟在此越冬,现记录到野生鸟类382种,约占全国鸟类总数1/3。在这座中国人口密度最大的繁华都市,鸟类数量和种类不断提升,是深圳高度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、社会各界携手共建鸟类友好型城市的结果。
【资料图】
深圳河入海口区域鸟类数量大幅攀升
湿地被誉为“地球之肾”“物种基因库”,与海洋、森林并称地球三大生态系统,是鸟类栖息的重要家园。近年来,深圳积极推进深圳湾红树林湿地保护修复工作,在深栖息的鸟类数量和种类均有明显上升。
深圳湾(后海湾)候鸟。(图源:深圳红树林基金会)
据统计,深圳河入海口区域鸟类种类由原来治理前的92种上升到167种,单次调查最大记录数量由871只上升到3740只,其中包括 IUCN(世界自然保护联盟)红色名录极危鸟种和多种国家一、二级保护动物。
在2022年《湿地公约》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期间发布的“中国水鸟保护十佳案例”中,青头潜鸭、勺嘴鹬、黑脸琵鹭、中华秋沙鸭、斑尾塍鹬、东方白鹳等,都曾在深圳留下保护观测记录。特别是有深圳明星鸟之称的黑脸琵鹭,2022年在深圳湾(后海湾)湿地记录到361只,深圳成为其全球第三大栖息地。
保护红树林,深圳社会力量积极参与,发挥了重要作用。作为中国首家由民间发起的环保公募基金会,红树林基金会致力于保护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,践行社会化参与的自然保育模式,目前已启动“守护深圳湾”“拯救勺嘴鹬”“重建海上森林”三大战略品牌项目,取得积极成效。
黑脸琵鹭。 (图片来源:深圳观鸟会)
爱护鸟类成全民自觉行动
“有只鸟困在树上好久了,它的脚貌似被绳子缠住,现正在淋雨、挨饿……”前不久,光明区马田街道陈女士通过深圳新闻网发出一条求助信息,牵动了不少深圳人的心。闻讯后,马头山社区等相关单位工作人员迅速赶到现场展开救助,很快将这只鸟从树上解救下来。原来,这只被救的鸟为白鹭,属国家“三有”保护动物,因被渔线缠住了右脚而受困。在检查确认其生命体征平稳后,工作人员将其放生,重回大自然怀抱。
在深圳,爱护鸟类,保护环境,已成全民自觉行动。
“每年的鸟类繁殖期,大量的幼鸟开始出巢学飞,它们具备行动能力(如行走、跳跃、短距离飞行),此时它们的亲鸟会在附近看护指导,但不少爱心人士误以为鸟儿受伤了不会飞,就将其带回饲养。”深圳大学观鸟学会会长黄韵菲介绍说,幼鸟对水、食物、温度等要求很高,缺乏经验者饲养野鸟死亡率极高,且幼鸟需要向成鸟学习野外生存的本领,人类养大的鸟野外生存能力弱很难回归自然。
针对这一问题,深圳大学观鸟学会向市民发出倡议:尊重鸟类习性,与野生鸟类保持距离,不捕捉、追逐、投喂野生鸟类;发现受伤、虚弱的野生鸟类,及时报告当地野生动物救助中心,不将野生鸟类当宠物饲养。此外,他们还组织开展野鸟救助讲座等科普活动,并成立深大野鸟救助互助群,及时响应救助情况,深圳的大学生们正在以他们独有的方式共建鸟类友好型城市,将爱鸟护鸟的知识传递给更多人。
简单几招即可预防“鸟撞”发生
在全球8条重要的候鸟迁飞区当中,有3条经过中国,包括西亚-东非、中亚和东亚-澳大利西亚三大迁飞区,几乎覆盖了整个中国版图。鸟类在迁徙的途中,不仅要面临非法猎捕、栖息地丧失等威胁,进入城市后,还可能因误撞建筑物玻璃而折翼于此。
目前,在我国鸟撞建筑这一问题尚未得到广泛关注。为研究鸟撞建筑问题,昆山杜克大学(DKU)自2021年春季发起全国鸟撞调查项目,鼓励公众成为志愿者,调查身边的鸟撞事件,并在指定平台上传数据。
记者了解到,深圳大学学生积极参与“鸟撞”调查,成立“深大鸟撞调查队”,黄韵菲成为鸟撞调查项目深圳区负责人。今年3月20日至4月30日,他们共计调查410次,志愿者观察到7次鸟撞,发生鸟撞的鸟类一共4种,均为雀形目鸟类,且均为“三有”保护动物。
“导致鸟撞的‘元凶’,主要是白天建筑玻璃的反光和透光,以及夜晚的灯光。”黄韵菲介绍说,其实很简单的几招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发生:对于已经完工的建筑,可通过将室内植物放置在远离玻璃或窗户的位置,在不需要的时候关掉室内灯光、拉上窗帘,在玻璃上贴鸟撞贴纸等方式预防鸟撞。
黄韵菲透露说,接下来,将进一步扩大“鸟撞”调查范围,为预防“鸟撞”提供更多数据,同时,积极开展防“鸟撞”宣传,携手改进城市中鸟类的生存状况,为城市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帮助。
(原标题《鸟栖城中树 鹭共游人舞 每年约10万只候鸟在深越冬,野生鸟类约占全国鸟类总数1/3》)
(作者:深圳特区报记者 窦延文)
关键词: